摘要:華安的第一只債券基金~
正文內容開始前的鄭重提示:
基金拆解系列內容只做基金基本拆解、并非進行投資標的推薦。
本系列內容選擇拆解標的方式及步驟為:晨星網——基金篩選器——選擇一家基金公司——選擇“3年3星以上 5年3星以上”兩個條件——按5年評級做從高到低排序,依次進行拆解?;饠祿刂怪廖恼伦珜懏斕?,具體日期在基金詳情圖當中有體現。
任何推薦本身都有極大局限性,投資決策只能由自己做出,基金拆解系列內容只想表達認真看一只基金產品的基本步驟,由于每只基金歷史信息不同,礙于文章篇幅有限并不能涵蓋全部內容,如需全部詳細資料,請自行查閱基金歷年公告。
誤認本文為推薦基金標的文章,照此投資,盈虧請自負。
把基金讀成故事,讓“理”財點亮生活。
昨天看到了華安穩健收益A的同類排名表現這里,直觀的感覺上好像不太好。
債券基金的總體發展確實看起來有點弱勢,從華安穩健收益A成立的2008年4月算起到現在13.2年過去了,債券基金總數才從當年的5只增長到現在的158只。而華安穩健收益在這過程中,同類排名真是越來越靠后,最近半年的排名都下滑到75位上了。
但是呢,打開同類比較去看一眼的話,會有一點另外的發現~
數據來源:Wind
最近1年業績排名前20位的一級債基當中,華夏聚利、華夏雙債增強、華夏債券A/B、易方達歲豐添利、易方達增強回報、易方達雙債增強 ,這6只基金剛好都是之前看過的,共同的特點都是擅長利用可轉債來做高收益。
除了這些細看過、已經知道他們會多買可轉債的基金之外,這前20名的榜單中還有的基金干脆在名稱里面就直接告訴了我們自己就是一只可轉債基金。
那么相比之下,可能華安穩健收益的表現不夠靠前是比較好理解的,而且近一年來5.15%的年化收益,也是好于3.7%的中位水平。
通??吹揭恢换鹩蠥類份額就會有C類份額,但今天的華安穩健收益有點特殊,人家沒有C類份額,設置的是B類份額!
數據來源:Wind
華安穩健收益B 040010也是成立于2008年4月30日,成立至今13.2年,取得總回報115.8%,年化復合回報6%,截止2021年1季報規模0.82億。
B類份額現在是真的挺少見了,其實和A類份額比起來,基金都是同一撥人在管,策略也一樣,所以像管理費、托管費這些費用都是一樣的,差只差在收費方式上。
一般默認A/B兩類份額的區別是這樣的:A類在申購的時候就收申購費、B類份額是申購的時候先不收你的申購費,這個錢留著你贖回的時候再補~這就是常聽說的前付費和后付費兩種情況。
C類份額呢,就是你買基金的時候不要申購費、而且這個錢也不用未來贖回的時候補,但是我們得按天去收你的銷售服務費。
其實對于哪一種份額就一定是哪種收費方式,并沒有統一的官方解釋,具體就是得看每一只基金自己的購買信息。
今天我們碰到的這個華安穩健收益基金的B類份額就很特殊,人家并不是傳統認為的那種后付費,其實這個B類份額就是咱們通常認為的那種C類份額,不收申購費、但是按天收銷售服務費的基金……
好吧,就是這么特殊,華安的基金真的是挺特殊,各種。
華安穩健收益從單位凈值的表現上來看就是這樣的——
數據來源:Wind
單位凈值就是每天我們申購基金的時候看到的那個價格,在這個圖像上很明顯的看到了很多直線下跌的情況,這其實都是基金的分紅導致的。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基金成立13.2年,很努力的做過12次分紅,比例最高的就是2015年1月22日的這一次,高達8.19%!
別看每次分的錢都不多,但是咱得知道債券基金的凈值“基數”本來就不大,所以這幾分錢或者將近1毛錢的分紅表現凈值上,就會是前面凈值圖里圈出來的那種直線下跌的效果。
并沒有把12次分紅全都畫出來,圈畫出來看著太亂了……
數據來源:Wind
把分紅全部重新投入到基金當中的話,到2021年7月8日得到的復權單位凈值就是2.2751元/份;把12次分紅加上當前凈值得到的累計單位凈值是1.9025元/份。
基金成立以來的這個單位凈值走勢里面值得注意的就是2014年這一整年的時間——
數據來源:Wind
2014年1月2日-2014年12月31日這一年的時間當中,基金凈值漲幅高達26.78%,而同期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也就是中債總指數的增長率是11.23%。對于債券這種以bp作為漲跌單位的品種來說,基金經理絕對是創造了非常顯著的超額收益。
這一年的收益單獨拿出來看的話,哪還有點債券基金的影子,真是看起來仿佛權益基金一樣……2014年的年報中,基金經理是這么闡述當時的市場情況和基金運作策略的:
“隨著“新常態”認識的確立,政府簡政放權、加大反腐力度,政策以”托”為主,更多地施以定向刺激和放松,以避免轉型期經濟的硬著陸。央行年初加大匯率雙向波動、打消了人民幣兌美元單邊升值預期,并在一行三會聯合發文治理“非標”后,逐步加大了貨幣放松力度。通過對國開行再貸款,定向降準、SLO、SLF等工具實施定向寬松,并于年末啟動降息。
經歷錢荒后的債券市場收益率處于歷史高位,在2013年“緊貨幣、寬信用、松監管”轉為2014年“寬貨幣、緊信用、嚴監管”后,債券市場迎來大漲,由年初的城投債、年中的政策性金融債到三、四季度的可轉債,各子市場輪番上漲,收益率曲線平坦下行,中高等級信用利差回到歷史低位。
隨著經濟放緩部分企業經營惡化,信托、公司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出現違約事件,市場剛兌預期逐步打破,低等級信用債利差拉大。
本基金通過動態調整組合杠桿和久期、優化信用債組合結構,擇機波段操作可轉債等策略,取得了較好收益?!?br>債券市場收益率處于高位意味著交易價格相對比較低,債券的這個表現其實很能說明資產的定價原理。債券因為有固定期限、固定利率,所以理論上如果我們買了債券、并且一直持有下去的話,到期之后拿到的就是還本付息的錢。
在這個前提下,債券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時候,債券當下的真實價值就該是未來每年能拿到的利息 應該歸還回來本金的錢,相當于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
那么當下的交易價格高,債券未來的到期收益率就會被擠壓;相反,當下的交易價格低,那么債券未來的到期收益率也就相應被提高了。債券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和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之間就是有這么一個反向的關系。
2013年鬧過兩度錢荒,這一年當中 10年期國債收益率表現基本就是單邊向上的,所以對應這去看長債的市場交易價格在普遍下跌。
這個表現可以說是為2014年的債市大漲做好了準備,漲過頭了會跌、跌過頭了會漲,均值回歸不止作用于股票市場,在債券市場上同樣有效。于是2014年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變成了單邊向下,而長債交易價格出現了普遍上漲。
可惜了到2015年好日子就不再有了,雖然當時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看起來還是下行的,這主要還是因為地方債巨量供應,和2015年那輪杠桿牛股災之后資產荒問題對債市的負面影響。
數據來源:Wind
動態回撤的表現就是這樣,最大回撤發生在2014年1月20日,達到-8.69%。對債基來說這個回撤已經是“巨額”了,畢竟年化收益才六點多。結果從前期的一個凈值高點到當下竟然跌下去8.69%,基本可以約等于把一年的努力給賠完了。
前面說過了2013年兩度錢荒的事,所以看到2014年年初的這個大幅度回撤就比較好理解。剩下的6%以上回撤發生在2011年一波、2017年一波。
2011年對中國市場來說還是挺重要的,基本就是中國宏觀經濟從“舊動能”向“新動能”驅動轉化的分水嶺,中國經濟運行開始從周期性特征向結構性特征轉變。前三個季度的典型表現就是經濟增速下降、通貨膨脹上行,并且還發生了城投債信用危機。
到同年8月,央行發文要求商業銀行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意味著流動性的收緊、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9月下旬悲觀情緒到頂,10年期國債利率明顯回落,債市轉暖。華安穩健收益A的這一輪大幅度回撤就是發生在9月下旬。
至于2017年的這一波大幅度回撤,就是因為這一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第五次大熊市。沒什么特別的原因,2016年底的債災還沒徹底修復,金融監管去杠桿就開始緊扣。
數據來源:Wind
于是利率上行前期,華安穩健收益A的收益表現相對中證綜合債四平八穩下行的表現,確實波動比較大……
華安穩健收益基金經理這里真的是,從開始看華安的基金之后第一次遇到,這只華安穩健收益A成立13.2年,一直都是一位基金經理自己在管,從沒換過人!
在看權益類基金經理和固收基金經理的時候,會發現搞債券投資的任職好像會比做權益投資的人穩定,直觀感受得到的籠統結論就是債基的基金經理更換頻率要低。這可能也是和不同屬性資產對從業人員長久的影響有關,至少對我來說,看債基的心理狀態和權益就不太一樣,挺容易被帶入到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當中去。
這只華安穩健收益基金的基金經理是賀濤,2008年4月作為首發基金經理出現,一直管理基金到現在,所有的業績都是他自己做的,對了,前面都忘了說,這只基金是華安的第一只債券基金。
賀總加入華安基金之前,曾經在長城證券做債券研究員,公開資料來看是1997年就開始了證券從業生涯,2005年加入華安基金,全程經歷了華安固收團隊的建立和成長。2008年開始成為基金經理,華安穩健收益就是賀總的第一只產品。
2015年成為華安的固定收益投資總監,目前在管基金6只、在管規模115.19億。這只基金目前的3.46億實在不算是好看的規模表現,哪怕再算上B類份額,也就才4個億出頭。
憶往昔崢嶸,這基金當年首募的時候也是以23.98億耀眼規模成立的,2015年又重回過巔峰,可惜其余時間里規模就真是一直都挺“保守”了。
數據來源:Wind
從機構持有比例的變化上也能找到和規模對應的影子,比如2015年年報到2016年三季度之間的規模變遷,就能通過機構持有比例的增減對應著一眼看出來。
時間進行到現在,雖然總規模不大了,但是機構持有比例是真的高,對于債基來說,機構持有比例高當然是挺好,說明機構認這個基金經理,如果不穩當機構是不太愛選的。
但是機構持有比例高也有個隱患,那就是如果持有人集中度太高,萬一人家一撤,基金經理可能會被迫賣出資產,然后導致基金凈值被迫下跌,這就是備不住的事…所以,單一持有人占比真是挺重要。
數據來源:Wind
華安穩健收益的單一持有人比例最高的時候發生在2017年四季度,比例竟然高達78.7%,說這基金近似于“定制基金”其實都差不多,雖然當時的持有人戶數一共4606戶,但可想而知,除了這家獨占了78.7%的機構,剩下的基本都是跟著湊熱鬧往前跑的。
到2020年年報,這個單一持有人比例下降到了26.76%,2021年一季報又回升到了41.48%。
關于機構為什么愛買債基的問題,以前說過好多次了,除了圖穩做配置,還可能是為了避稅。機構和法人買公募基金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借著大比例分紅,把錢通過公募基金轉一圈去合理節稅……不過這種可能在這只基金上來看,不太像。
這只華安穩健收益歷史是夠長,但總體看下來可能是因為剛從前面的權益“專場”過來,所以覺得稍微有點平淡。
據說賀總特別低調,確實是沒怎么看到他的公開表達,賀總自己的負面沒看到什么。只有一只華安科創主題,打著科創的旗號、封閉運作3年,卻始終高倉位配置債券,有網友說這就該去證監會投訴…而賀總正是這基金的首發基金經理之一。
后面還有3只華安的基金,都是債基,還會再看到賀總管理的產品的。
好了,華安穩健收益A040009(積極債券型),到此結束~
每周一-周四18:00,拆解基金,學會細讀產品,讓選基不再焦慮!
基礎分析,不作為投資建議,據此投資,盈虧自負。